>> 教育动态
Education News

适应新发展,公共管理二级学科边界拓展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08-30 浏览次数:73次

公共管理在国内经历二十余年的发展,为适应新发展理念,从原来的二级学科行政管理拓展到现在的11大类,如下:

01行政管理,国内的公共管理学在国外其它就叫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最主要的二级学科,各文科或综合性高校大多设有行政管理教研室,对应行政管理本科、行政管理硕士、行政管理博士。

行政管理

Public Administration

一、学科内涵

行政管理是研究公共事务和公共组织管理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手段,为公共问题的解决和公共利益的实现提供科学方案。行政管理的理论既包括传统政府管理的思想,也包括现代国家(政府)治理和公共组织管理的理论。行政管理学具有政治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综合性与独立性相统一、规范性和经验性相统一的特点。

二、研究范围

行政管理既研究宏观的政府职能与体制,也关注公共组织的运行与发展, 还包括微观的个体行为与决策。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包括: 一是行政管理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中外行政管理思想及其演变、行政管理的方法及其创新等。 二是行政管理体制与改革,主要包括行政体制、行政职能、行政监督、行政改革、公共财政与预算、行政法等。 三是公共组织管理与发展,主要包括公共部门的战略决策、行政领导、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行政伦理、信息技术管理等。 四是比较行政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的国际比较等。行政管理也涉及 其他有关国家治理的专门问题,比如公共服务、流域治理等。

三、与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

行政管理学科作为公共管理的基础性二级学科,为其他二级学科提供基础理论和方法支撑,并同其他二级学科合力解决公共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02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二级学科,目前国内有公共政策学本科专业,公共政策硕士(MPP)国内暂时没开设,也没有公共政策博士,不过在公共管理学博士下有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全球公共政策等方向。

公共政策

Public Policy

一、学科内涵

公共政策是一门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探讨公共政策行为的优化、公共政策系统的完善,进而提高政策制定质量和政策执行效果的公共管理二级学科。它既包括政策科学理论、政策分析方法与技术、制度分析与战略规划等基础理论,也包括政策实验与创新、 认知决策、经济社会政策等功能活动。本学科系统运用案例研究、 行为研究、实验研究、预测研究、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方法和技术,探讨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机制和方式,检验政策方案,评估政策执行效果。

二、研究范围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1)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政策科学的经典理论、政策过程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分析的前沿方法等。 (2)比较公共政策,研究不同国家的政策过程及其决策和执行的体制和机制,为推动我国政策过程优化特别是决策质量和执行效果的提升寻求有益借鉴。 (3)国际公共政策,研究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等为解决全球公共问题、实现全球公共利益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备选方案。( 4)中国公共政策实践与理论创新,探讨中国公共政策的思想智慧、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

三、与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

公共政策二级学科是以问题为导向,描述、分析和解释公共政策实践及其规律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为所属一级学科下的其他应用性二级学科提供决策判断、方案设计、执行与绩效评估等具有指导性、概括性和普遍意义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其他二级学科是公共政策的应用性实践领域或功能活动,也是激发政策分析理论、方法、技巧以及洞察力、创造力的政策知识分支。

03卫生政策与管理,这属于公共管理学拓展的方向,一般设在具备医学院的高校。

卫生政策与管理

Haelth Policy and Management

一、学科内涵

卫生政策与管理是一门研究健康领域政策与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本二级学科旨在以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政治学、法学等为主要理论基础,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分析和解决健康领域的政策和管理问题,为政策制定和管理实践提供指导,促进医疗卫生体系和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维护和增进人群健康。

二、研究范围

本二级学科涵盖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有: (1)卫生政策,重点关注健康事业的发展规律,针对健康领域相关问题,研制和评估卫生政策,分析卫生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的关系。 (2)卫生管理,重点关注卫生体系与组织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卫生体系的构建、组织结构与功能,卫生服务组织的运营与管理,以及卫生服务的研究、评价和管理等。 (3)卫生经济,重点关注健康领域经济现象和规律,研究卫生资源筹集、配置与使用,卫生服务的需求与供给,卫生服务市场与政府作用,医疗保障制度等。 (4)社会医学,重点关注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分析健康与社会、经济、人口、教育、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其他还包括: 全球卫生治理、卫生监督、卫生技术评估等相关研究方向。

三、与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

健康领域有其特殊的发展特点与运作规律,具有独特的知识体系,与公共政策、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等其他相关学科相互关联和促进。

04教育政策与管理,这属于公共管理学拓展的方向,一般设在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的公共管理学院或教育学部。

教育政策与管理

Education Policy and Management

一、学科内涵

教育政策与管理是研究教育领域公共政策一般理论及方法、教育行政与管理活动及规律的学科。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门对各级各类教育管理的体制机制、政策系统、管理过程是主要研究对象。教育政策与管理和其他相关学科研究领域具有密切联系,如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人口学等。教育政策与管理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针对特定的研究问题,可从一切可以利用的研究方法中,选择适当的方法或方法组合,进行系统和深入的分析。

二、研究范围

主要研究方向有: 1.教育政策;2.教育领导与管理;3.教育财政;4.教育评价;5.教育统计与测量

三、与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

教育政策与管理和其它二级学科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吸收借鉴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不断拓展本二级学科的研究视域;另一方面也为其他二级学科的研究提供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促进相关学科之间的融合融通发展。

05社会保障,这属于公共管理学拓展的方向,高校有社会学本科、社会工作硕士等,一般会开设社会保障方向的研究生专业。

社会保障

Social Security

一、学科内涵

社会保障是针对年老、疾病、失能、护理、生育、工伤、伤残、失业、贫困、死亡等各种社会风险应对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研究通过政府、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等多元主体合作,为全民提供多层次生存与发展保障,增进民生福祉制度安排的学科。它以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为基础,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保险学、法学、人口学和现代技术科学,主要研究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公益慈善和基本社会保障服务等内容。

二、研究范围

主要研究方向为: (1)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侧重社会保障项目设置、权益保障、组织运行、制度效应、国际比较等; (2)社会保障政策研究,侧重社会保障法规、基金管理、实施评估、国内外模式与经验等; (3)社会保障实践研究,侧重社会保障服务对象、内容、标准、支出责任及经办服务等。

三、与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

社会保障学科集中体现公平正义共享理念和可持续、高效率的管理原则, 回应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强调民本情怀和理性思维相结合,突出战略规划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保障能力等能力建设,与其他二级学科既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等可为社会保障学科提供基础理论和研究借鉴,但由于社会保障学科研究的目标人群特征以及社会保障权和社会风险视角使其研究和人才培养具有相对独立性。

06土地资源管理属于公共管理最开始的几个二级学科之一,土地资源管理在公共管理学中属于“文科中的理科”,研究住房、土地资源利用等需要有造价、概算等数学知识。

土地资源管理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一、学科内涵

土地资源管理二级学科以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为基础,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研究土地资源的特性、区域差异、配置规律等,研究土地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产权机制、政府规制、经济机制、政策措施等对实现特定土地资源利用目标的作用规律,研究人地关系可持续性的治理体系与政策工具。

二、研究范围

本二级学科主要有以下五个研究方向: (1)土地制度与政策:主要研究城乡土地产权制度与政策,土地利用制度与政策,土地管理的体制与机制等; (2)土地经济管理:主要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经济关系及其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土地价格、土地市场、土地财政、土地税收、土地金融等; (3)土地权籍管理:主要研究地籍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土地权利流转与变更、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与所有者权益保护、土地资源监测与信息管理等; (4)土地利用管理:主要研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的过程优化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包括土地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土地集约利用、耕地保护等; (5)土地生态管理:主要研究土地的生态功能服务、生态安全、资源资产价值核算、生态保护与补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机制等。

三、与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

(1)行政管理和公共政策可为本二级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撑;(2)本二级学科与社会保障等其它二级学科共同构成了公共管理的应用领域。

07应急管理属于公共管理学最新的二级学科,自从安监合并消防部分职能改成应急管理部门后,应急管理成为国内的显学。国内最开始从事应急管理研究或开设应急管理专业的是暨南大学。

应急管理

Emergency Management

一、学科内涵

作为公共管理的二级学科,应急管理是以政府和社会组织等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全生命周期中的政策与管理问题为研究内容的学科。它以公共管理学科理论与方法为基础,融合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 心理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数据科学、虚拟仿真等方法与技术进行研究。

二、研究范围

主要研究方向: 1. 应急管理基础理论;2. 应急管理政策制定与执行;3. 风险管理与预防准备;4. 应急响应与应急处置;5. 恢复重建与危机学习

三、与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

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回应“高风险社会”的现实,旨在通过政策制定与执行、风险管理与预防准备、应急处置和灾后重建实现降低事发机率,减少灾害损失,快速恢复常态的目标。

应急管理学科与其它二级学科存在交叉,一方面吸收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为其它学科领域中的非常态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保障。

08社会组织管理属于公共管理学最新的二级学科,社会组织不限定为NGO,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部分属于政策管辖的职能通过协会承接或政策购买的方式让渡,这都突出社会组织的作用,特别涉及到应急救援、协同管理等都需要强化社会组织的职能。

社会组织管理

Social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一、学科内涵

现代社会中,社会组织日渐成为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重要主体,社会组织管理因此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组织管理是一门研究社会组织相关政策与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以公共管理学科理论与方法为基础,融合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理论,系统应用案例研究、 行为研究、实验研究、人工智能、数据科学、虚拟仿真等方法与技术,探讨社会组织管理理论及其实践应用。

二、研究范围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1)社会组织管理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社会组织基础理论、社会组织管理方法等。 (2)全球社会组织比较研究,研究不同国家的社会组织管理的体制机制与运行逻辑,为推动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优化与提升寻求有益借鉴。 (3)社会组织与政府、市场关系,研究作为第三部门的社会组织如何与第一部门、第二部门实现跨部门合作。 (4)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社会治理中的体制机制、方式途径与创新模式。 (5)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研究社会组织法人治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与税务管理、项目管理等。

三、与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

社会组织管理以行政管理和公共政策二级学科为理论基础和支撑;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数字公共治理、全球治理等其他相关学科相互促进,合力解决公共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09数学公共治理公共管理学最新的二级学科,这契合大数据、AI、虚拟现实等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管理带来深远的影响,加上数字政府、电子政务等都突出数字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数字公共治理

Digital Public Governance

一、学科内涵

数字公共治理是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和系统方法,分析和解决公共问题,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公共管理二级学科。它以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具体公共领域特征与运行规律,研究综合应用数据科学、算法技术和智能手段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原理、模式与方法。

二、研究范围

本二级学科涵盖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 (1)数字治理理论与方法。重点研究数字治理的基本原理、模式及方法。 (2)数字政府治理。重点研究政府部门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政府内部运作和管理效能、提升公共决策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以及风险防控能力的模式与机制。 (3)数字社会治理。重点研究非营利组织、公众等多元主体借助信息技术协同开展智能治理和智能服务的模式与机制。 (4)数据安全与政策。重点研究数字治理过程中的失范行为形成机理,以及为解决其问题而设计的公共政策或制度安排。

三、与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

本二级学科与所属一级学科下其他二级学科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数字治理吸收和借鉴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等二级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学科方向和研究范式;另一方面,为其它二级学科所属领域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工具及技术手段,促进相关二级学科发展。

10城乡公共治理是公共管理学最新的二级学科,研究城乡的二元结构,注重乡村振兴的乡村治理。

城乡公共治理

Urban and Rural Public Governance

一、学科内涵

城乡公共治理是一门以行政管理和公共政策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与技术手段,科学描述和分析城乡发展规律,研究城乡发展问题并致力于实现城乡善治的学科。

它包括城乡公共治理理论与方法、城市公共治理、农村公共治理、城乡融合发展与治理等研究领域。

本学科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和技术,主要探讨城乡公共治理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和方式,测量城乡公共治理效能,着力实现国家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研究范围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1)城乡公共治理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城乡公共治理经典理论和历史演进过程,以及研究范式和科学方法。 (2)城市公共治理。主要研究城市发展中的公共问题,城市公共治理体制机制、政策实施及其影响,数字化城市治理,城市公共治理质量和优化过程。 (3)农村公共治理。主要研究农村公共治理和服务体制、运行机制的形成、发展和变革创新。 (4)城乡融合发展与治理。主要研究城乡融合发展历程与趋势,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治理问题,城乡融合发展的国际比较,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社会组织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等问题。

三、与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

城乡公共治理二级学科是一门主要以问题为导向,描述、分析和解释城乡公共治理实践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为所属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二级学科提供基本问题分析、决策判断、制度设计、政策执行与效能评估等理论和经验素材。所属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二级学科是城乡公共治理的理论支撑、制度和政策依据,是推进城乡公共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的基本依循。

11全球治理是公共管理学最新的二级学科,从宏观上来说,世界需要中国的声音,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的治理制度,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给世界带来除西方文明以外的样版。此外,研究全球治理,是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的关键因素。

全球治理

Global Governance

一、学科内涵

全球治理是主要研究地方、国家、区域和全球层面的不同类型主体,为了应对超越国家范畴的问题与挑战,建立起的多层次规则体系,以及为了实施规则而进行的具有跨国影响力的行动总和的公共管理二级学科。全球治理研究涵盖基础理论、具体议题、治理主体、规则体系、治理过程等多层次问题;全球治理综合运用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手段;探索管理科学、国际关系、经济科学等领域的交叉融合。

二、研究范围

全球治理学科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全球治理基础理论研究;( 2)全球治理具体议题研究,如全球经济治理、全球环境治理、全球公地治理、全球科技治理、全球卫生治理等; (3)多元全球治理主体研究,包括国家、区域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企业、非政府组织、社交媒体以及个人等在全球事务中的角色及其相互关系; (4)全球治理机制研究,既包括以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国际治理机制,也包括全球公私合作治理、私人部门治理、多部门协同治理等诸多新型治理机制; (5)全球治理过程研究,包括议题塑造、规范建立、标准设定、治理行动的实施与调整、治理有效性评估等; (6)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理念与策略研究;及全球治理与中国治理的互动关系。

三、与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

作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应用类二级学科之一,全球治理以行政管理二级学科和公共政策二级学科作为基础,与公共管理其它应用类二级学科处于平行地位。